【儿科学重点总结】儿科学是医学中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、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学科,涵盖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健康问题。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内容,以下是对儿科学重点知识的系统性总结,结合文字说明和表格形式进行呈现。
一、小儿生长发育
1. 生长发育规律
- 体重增长: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,前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约1.5kg;1岁后每年增长约2kg。
- 身高增长:出生时平均50cm,1岁时约75cm,2岁时约85cm,之后每年增长约5-7cm。
- 头围:出生时约34cm,1岁时约46cm,2岁时约48cm。
- 乳牙萌出:一般在6-8个月开始,2岁左右出齐。
2. 神经系统发育
- 新生儿期反射:如握持反射、拥抱反射等。
- 3个月能抬头,6个月会坐,8个月会爬,1岁会走。
- 语言发育:1岁会说简单词,2岁能说短句,3岁能进行简单对话。
二、常见儿科疾病
疾病名称 | 病因 | 临床表现 | 治疗原则 |
新生儿黄疸 | 胆红素代谢异常 | 皮肤、巩膜黄染 | 光疗、换血、药物治疗 |
小儿肺炎 | 病毒或细菌感染 | 发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 | 抗感染、对症支持 |
婴幼儿腹泻 | 病毒(轮状病毒)为主 | 腹泻、呕吐、脱水 | 补液、调整饮食、抗病毒 |
小儿惊厥 | 高热、癫痫、脑部病变 | 突然意识丧失、四肢抽搐 | 控制发作、病因治疗 |
营养不良 | 饮食不足、吸收障碍 | 体重低于同龄儿童、发育迟缓 | 调整营养、补充微量元素 |
三、免疫接种
疫苗名称 | 接种时间 | 主要作用 |
卡介苗 | 出生后24小时内 | 预防结核病 |
乙肝疫苗 | 出生时、1月、6月 | 预防乙型肝炎 |
脊髓灰质炎疫苗 | 2月、3月、4月、4岁 | 预防小儿麻痹 |
百白破疫苗 | 3月、4月、5月、18月 | 预防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 |
麻疹疫苗 | 8月龄、18月龄 | 预防麻疹 |
四、常见症状处理
1. 发热
- 体温管理:38.5℃以上可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)。
- 物理降温:温水擦浴、多饮水、减少衣物。
- 注意观察:持续高热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。
2. 呕吐与腹泻
- 补液:口服补液盐(ORS),避免脱水。
- 饮食调整:暂停固体食物,逐渐恢复易消化饮食。
- 忌用止泻药:除非医生指导,以免掩盖病情。
3. 哮喘
- 急性发作:使用支气管扩张剂(如沙丁胺醇)。
- 长期控制:吸入型糖皮质激素(如布地奈德)。
- 避免诱因:过敏原、冷空气、运动等。
五、儿童心理发展
- 婴儿期(0-1岁):建立安全感,依赖父母。
- 幼儿期(1-3岁):自主性增强,出现“反抗期”。
- 学龄前期(3-6岁):想象力丰富,开始社交。
- 学龄期(6-12岁):认知能力提升,形成自我意识。
六、常见儿童营养问题
问题 | 表现 | 原因 | 处理建议 |
缺铁性贫血 | 面色苍白、乏力、食欲差 | 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| 补充铁剂、增加富含铁的食物 |
维生素D缺乏 | 佝偻病、骨骼畸形 | 日照不足、营养不良 | 补充维生素D、适当晒太阳 |
肥胖 | 体重超标、活动少 | 饮食过量、缺乏运动 | 合理饮食、增加运动 |
总结
儿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、实践性高的学科,需要掌握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及预防等多方面知识。通过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图表辅助,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临床应用能力。希望本总结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,助力掌握儿科学的核心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