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付之东流是什么意思】“付之东流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种努力、资源或成果因某种原因而白白浪费,毫无价值。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不合理的投入或失败的尝试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付之东流 |
拼音 | fù zhī dōng liú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,不可不察也。今人多务其末,而忽其本;贵其外,而弃其内,故终无成。”(虽未直接出现“付之东流”,但类似含义可见于古代文献) |
释义 | 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河里,比喻事情或努力完全白费,没有结果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投资、努力、时间等被浪费的情况,常作谓语或宾语。 |
近义词 | 空忙一场、徒劳无功、付诸东流 |
反义词 | 收获颇丰、有所成就、成效显著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工作失误 | 他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做这个项目,结果因为公司决策失误,全部付之东流。 |
学习失败 | 她每天熬夜复习,考试却失利,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。 |
投资失败 | 这笔投资本来很有前景,可惜市场变化太快,最终付之东流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避免滥用:虽然“付之东流”表达的是“浪费”,但并非所有失败都可以用这个词,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。
2. 注意感情色彩: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,不适合用于中性或正面的场合。
3. 搭配得当:一般与“努力”、“资金”、“时间”等词语搭配使用,不宜单独使用。
四、总结
“付之东流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事物因各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,最终被白白浪费。在日常生活中,合理规划、谨慎决策是避免“付之东流”的关键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