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曰仁义是什么意思】“曰仁义”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原文为: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;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”接着说:“由是观之,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”
在这段话中,“曰仁义”是对“仁”与“义”两个儒家核心道德观念的简明表达,意指“讲求仁爱和道义”。
“曰仁义”是儒家思想中对“仁”与“义”的概括性说法,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仁爱待人、以道义处世。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核心,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通过理解“仁义”,可以更好地践行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。
表格:曰仁义含义解析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 |
含义 | “曰”意为“说”或“讲”,“仁义”指儒家核心道德观念“仁”与“义”。 |
仁 | 指对他人的关爱、同情心,是人性善的体现,如“恻隐之心”。 |
义 | 指行为合乎道义、正当,如“羞恶之心”、“辞让之心”,体现道德判断。 |
作用 | 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人性的标准,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。 |
现实意义 | 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践行仁爱与正义,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品德提升。 |
通过了解“曰仁义”的内涵,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,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实践善良与公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