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负隅顽抗意思是什么】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劣势或被包围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抵抗、不愿投降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识时务、死不悔改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负隅 | 指依仗险要地势,如山角、墙角等难以攻破的地方 |
顽抗 | 坚持抵抗,不肯屈服 |
整体意思:指在处于不利地位时,仍凭借有利地形或条件,顽强抵抗,不肯投降。
二、成语来源
“负隅顽抗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穆公曰:‘吾与晋君为兄弟,其有罪,余将赦之。’晋人曰:‘负隅顽抗,非礼也。’”后来逐渐演变为常用成语,用来形容在绝境中仍不放弃抵抗的行为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示例 |
军事战争 | 敌军虽已陷入包围,但仍负隅顽抗,迟迟不肯投降 |
政治斗争 | 一些反对势力在形势不利时仍负隅顽抗,试图翻盘 |
日常生活 | 在失败后仍不愿认输,继续挣扎,称为“负隅顽抗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负险固守、死战不降、困兽犹斗 |
反义词 | 俯首称臣、缴械投降、甘愿失败 |
五、注意事项
- 语境限制: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情感色彩:带有明显的贬义,强调的是“不识时务”的行为。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描述敌人、对手或对立面的抵抗行为,而非正面人物。
六、总结
“负隅顽抗”是形容人在劣势中仍坚持抵抗的成语,常用于军事、政治等领域,表达一种不屈不挠但又不合时宜的态度。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,但往往被视为固执和不明智的表现。
关键点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在不利情况下坚持抵抗 |
来源 | 《左传》 |
使用场景 | 军事、政治、日常比喻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负险固守、困兽犹斗 |
反义词 | 俯首称臣、缴械投降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负隅顽抗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