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盗嫂受金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盗嫂受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品行不端、行为不检点,尤其指在道德上存在严重瑕疵的人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历史人物,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盗嫂 | 指偷窃嫂子的财物或与嫂子有不正当关系,象征道德败坏。 |
受金 | 指接受他人赠送的金钱,常带有贪污受贿之意,表示不正当利益的获取。 |
整体含义 | 形容一个人品德低下,行为不端,既贪图私利,又缺乏道德操守。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盗嫂受金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。其中提到的是西汉初期的名臣陈平。据记载,陈平年轻时家境贫寒,但聪明机智。他曾经因为“盗嫂受金”的传闻而受到质疑,甚至被当时人认为品行有问题。
不过,后来陈平凭借自己的才能逐渐得到重用,并成为汉朝的重要政治家。这段经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道德与能力之间关系的复杂看法。
事件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 |
主角 | 陈平(西汉开国功臣) |
背景 | 年轻时因“盗嫂受金”遭人非议 |
结局 | 后来因才学和贡献获得认可 |
三、使用场景与引申意义
“盗嫂受金”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有能力,但实际上道德品质存在问题的人。它强调了“德才兼备”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就的同时,不能忽视个人的道德修养。
使用场景 | 引申意义 |
批评他人 | 表示某人虽然有才干,但为人不正,不可信任。 |
自我警示 | 提醒自己在追求成功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。 |
历史评价 | 反映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标准,不仅看能力,更看品行。 |
四、总结
“盗嫂受金”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,源自陈平早年的经历。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“德”与“才”并重的价值观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一成语依然可以用来提醒人们:一个人的成功,不仅取决于能力,更离不开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道德败坏、贪图私利 |
来源 | 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,陈平 |
使用目的 | 批评道德低劣之人 |
现代意义 | 强调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|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成语故事,可参考《史记》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