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荦荦大端是成语吗】“荦荦大端”这个词语,听起来有些生僻,但很多人在阅读或写作中可能遇到过。那么,“荦荦大端”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?本文将从词义、来源和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。
一、词语解析
1. 词义解释
“荦荦大端”出自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故曰:‘君子之学也,入乎耳,著乎心,布乎四体,形乎动静。’夫是之谓‘大端’。”这里的“荦荦”意为明显、显著;“大端”指主要部分或关键之处。因此,“荦荦大端”可以理解为“明显的主要部分”或“重要的方面”。
2. 来源考证
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如《荀子》等先秦典籍,属于文言词汇。虽有出处,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更多出现在学术或文学语境中。
3. 是否为成语
根据现代汉语常用成语的定义,“荦荦大端”虽然有一定历史渊源,但并不属于广泛流传、被大众普遍使用的成语。它更接近于一个文言短语或固定搭配,而非标准成语。
二、总结与对比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词语名称 | 荦荦大端 |
词义 | 明显的主要部分或重要方面 |
出处 | 《荀子·儒效》 |
是否成语 | 不是标准成语,属文言短语或固定搭配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书面语、学术文章、文学作品中 |
现代使用率 | 较低,不常见 |
同义表达 | 大事、关键、要务、主要问题 |
三、结论
“荦荦大端”虽然有古籍出处,且在某些语境下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,但它不属于现代汉语中广为接受的成语范畴。在日常交流中,建议使用更为常见的表达方式,如“大事”、“关键”等。若在正式写作或学术研究中使用,可适当保留其文言色彩,但需注意上下文的合理性与读者的理解程度。
结语
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,一些古老的词语逐渐淡出日常使用,而新的表达不断产生。了解“荦荦大端”的来源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