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鞭辟入里什么意思】“鞭辟入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或论述观点时非常深入、透彻,能够直击事物的本质。这个成语在文学、评论、学术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,用来称赞他人分析深刻、见解独到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鞭辟入里 |
拼音 | biān bì rù lǐ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言之于君,不为无益;论之于世,不为无当。若夫鞭辟入里,剖心见胆,其谁与哉?” |
释义 | 形容分析问题非常深入、切中要害,能触及本质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分析能力、文章内容或讲话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。 |
近义词 | 切中肯綮、入木三分、一针见血 |
反义词 | 浮光掠影、浅尝辄止、不着边际 |
二、用法举例
1. 文学评论中:
他在这篇文章中对小说人物心理的剖析,可谓鞭辟入里,令人拍案叫绝。
2. 学术讨论中:
这位教授在演讲中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鞭辟入里,引发了听众的强烈共鸣。
3. 日常交流中:
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真是鞭辟入里,比我们想得还要全面。
三、总结
“鞭辟入里”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成语,强调的是分析问题时的深度和精准度。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或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,也反映出其对问题理解的深刻程度。在写作、演讲、评论等场合中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
无论是学习中文还是提升表达能力,“鞭辟入里”都值得掌握和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