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拼命十三郎的典故?】“拼命十三郎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小说《水浒传》中的称号,用来形容一位英勇无畏、敢于拼杀的英雄人物。这个称号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勇猛战士的推崇。
一、
“拼命十三郎”是《水浒传》中鲁智深的绰号之一。鲁智深原名鲁达,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军官,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弃官出家,成为和尚。他性格豪爽、力大无穷,为人正直,重情重义,常常仗义行侠,帮助弱小,因此深受百姓爱戴。
“拼命十三郎”这一称号源于他在一次战斗中,面对强敌毫不退缩,奋勇向前,最终以一敌十,赢得胜利。由于他排行第十三,且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强的拼搏精神,故被人们称为“拼命十三郎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来源 | 《水浒传》 |
人物 | 鲁智深(原名鲁达) |
绰号 | 拼命十三郎 |
称号由来 | 因其在战斗中英勇无畏,排行第十三,故得此称号 |
性格特点 | 豪爽、正直、重情重义、力大无穷 |
事迹 | 为救金翠莲与镇关西斗殴,后出家为僧,加入梁山泊 |
社会影响 | 受百姓爱戴,象征正义与勇气 |
现代意义 | 常用于形容勇敢、不惧牺牲的人 |
三、结语
“拼命十三郎”的故事不仅是《水浒传》中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英雄主义的崇尚。如今,“拼命十三郎”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,代表着勇敢、忠诚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