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寂寞沙洲冷”这一句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。全词如下: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谁见幽人独往来?缥缈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这首词以孤独的意象贯穿始终,展现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。首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荒凉的画面:弯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,滴漏声停止后,周围一片寂静。接着,“谁见幽人独往来?”将视角转向一位独自徘徊的隐士形象,他仿佛与世隔绝,只能看到那飘忽不定的孤雁身影。下阕进一步刻画了孤鸿的状态——它被惊扰后回头张望,似乎带着难以言表的忧愁,却又无人理解它的处境。最后两句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,通过孤鸿对栖息之地的选择,表达了作者坚守自我、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,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。
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象征手法的应用,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面,更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抒情诗篇。苏轼通过这首词,既表现了自己身处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,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价值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