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具答之的具是通假字吗】在古汉语中,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,指的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。这种现象在古代文献、诗词、文章中非常普遍。那么,“具答之”的“具”是否为通假字呢?下面我们进行详细分析。
一、词语解析
“具答之”出自《桃花源记》中的句子: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,具答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其他的人又都邀请他到自己家中,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,并以酒食回应。
- 具:在这里表示“准备、备办”,是动词,意思是“准备了酒食”。
- 答:本义是“回答”,但在文中与“具”连用时,表示“回敬、回应”。
- 之:代词,指代“渔人”。
因此,“具答之”整体意思为“(他们)用酒食来回报他”。
二、“具”是否为通假字?
根据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研究,“具”在此句中并不是通假字。它的本义就是“准备、备办”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为“共也”,引申为“具备、齐全”。在《桃花源记》中,“具答之”中的“具”正是使用其本义,没有借用其他字来替代。
虽然在某些语境中,“具”可能被误认为与“俱”(全、都)或“俱”(一起)等字混淆,但这些只是形近字,而非通假字。
三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出处 | 《桃花源记》 |
“具”含义 | 准备、备办 |
是否通假字 | 否 |
通假可能性分析 | “具”与“俱”等字形相近,但无通假关系 |
用法说明 | 表示“以酒食回敬” |
例句 | 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,具答之。” |
四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具答之”的“具”不是通假字,而是使用其本义“准备、备办”。理解古文时,应结合上下文和字义进行判断,避免因形近字而误判通假关系。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,掌握字义和用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