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仁宇简介】黄仁宇(1918年—2000年),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、社会科学家,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跨学科的学术方法而闻名。他早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(黄埔军校)第十四期,后赴美留学,获得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。他的研究领域广泛,涵盖中国历史、社会结构、文化传统以及现代化进程等多个方面。
黄仁宇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对“大历史观”(Macro-history)的提出与实践。他主张从宏观角度分析历史发展,强调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因素,而非单纯关注政治人物或具体事件。这一观点对后来的中国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此外,黄仁宇还著有《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》《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》《现代中国的出路》等多部重要著作,其中《万历十五年》更是成为畅销书,被广泛用于高校教学与大众阅读。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黄仁宇 |
出生年份 | 1918年 |
去世年份 | 2000年 |
国籍 | 中国(后移居美国) |
学历 |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(黄埔军校)毕业;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 |
研究领域 | 明代历史、中国社会结构、现代化问题、大历史观 |
著作 | 《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》《万历十五年》《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》《现代中国的出路》 |
学术贡献 | 提出“大历史观”,强调社会结构与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|
影响 | 对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产生深远影响,作品广为流传 |
黄仁宇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历史的独特性与复杂性,他的思想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对中国历史的理解,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。他的作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