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徐孺子妙答原文及注释】《徐孺子妙答》是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的一则典故,讲述了东汉名士徐孺子(徐稚)机智应对他人提问的故事。该故事体现了徐孺子的智慧与谦逊,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言谈风度。
一、原文
> 徐孺子年九岁,尝月下戏。人问曰:“若汝何所似?”对曰:“吾似月。”人又问曰:“若汝何所似?”对曰:“吾似日。”人笑曰:“汝何以不言‘我似星’?”徐孺子曰:“星不如月,月不如日。”
二、注释
原文 | 注释 |
徐孺子 | 即徐稚,字孺子,东汉著名隐士,以德行著称。 |
尝月下戏 | 曾在月下玩耍或游戏。 |
若汝何所似 | 你像什么? |
吾似月 | 我像月亮。 |
吾似日 | 我像太阳。 |
何以不言“我似星” | 为什么不说“我像星星”呢? |
星不如月,月不如日 | 星星不如月亮明亮,月亮又不如太阳光辉灿烂。 |
三、总结
《徐孺子妙答》通过一个九岁孩童的回答,展现了他机敏的思维和谦逊的态度。面对别人质疑其为何不说自己像星星,他巧妙地指出“星不如月,月不如日”,既表达了自己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,也暗示了自己虽小但志向远大。这种回答不仅体现了他的才思敏捷,也反映了当时士人文化中“言简意赅”的表达风格。
四、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文章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人物 | 徐孺子(徐稚) |
年龄 | 九岁 |
故事内容 | 面对他人提问,徐孺子先后自称“似月”“似日”,最后解释“星不如月,月不如日”。 |
主旨 | 展现徐孺子的聪明才智与谦逊品格,体现士人文化中的言辞艺术。 |
艺术特色 | 简洁生动,寓意深远,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。 |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少年的聪慧,更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“光明”“理想”的追求。徐孺子的回答,虽简单却意味深长,值得后人细细品味。